海外记者:中国雪灾滞留海量人群 换个国家早瘫痪了

 

新闻来源: 网络社区 于January 30, 2008 19:39:53 敬请注意: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,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!

看着南半部中国辅天盖地的大雪,看着网上一张张拥挤人群的图片,读着野战部队炊事车和行军帐送到火车站的新闻,我第一感触是:这也就是中国吧。这要是加拿大,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。

  在国内时,因为记者工作要求,一天到晚东走西看,差不多每天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新朋友。看得多了,难免指手划脚的批评这个批评那个。出了国才明白,中国长期资源匮乏、人如潮涌的状态下,积累了多么丰富的灵活管理经验。

  到了加拿大,几年生活下来,第一感触就是:至少和加拿大比起来,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迅速而高效。现在回国,朋友们在一起,再讨论管理方面的话题,我往往沉默,因为有些事实在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。

  加拿大人人报税,每年四月以前报上一年税。发生火灾,政府把灾民按排到旅馆有客厅有厨卫的标房居住。世界第二大领土面积的加拿大只有三千万人,中国一个省的人口。可这不等于说,面对所有的事情,加拿大永远有条有理。

  加拿大中部有一个省份叫阿尔伯塔,和中国的黑龙江是友好省份,两个省,都很冷,而且有石油。阿尔伯塔的石油,以油砂矿为主,我遇到的大庆工程师称其为稠油,类似沥清的一种矿物质。这种矿,开采成本比较高,需要油价到一定程度才有开采价值。

  近年油价飞涨,油砂矿大规模开挖,于是阿尔伯塔的经济一日千里。阿尔伯塔有个大城,叫卡尔加里。卡尔加里的房价翻倍往上涨,人工不足,大量人口涌入。这个排名在多伦多、温哥华、渥太华、蒙特利尔之后的加拿大重要城市有多大呢?原有不到一百万人口,两年飞涨之后,据说不到一百一十万。

  人口膨胀之后的卡尔加里,市政、公交、水电都面临压力,这个富得流油的省份,这个不仅不收省税还把石油红利返回每个省民的省份,面对第一大城的膨胀,不会了。我的一个朋友的朋友,在卡尔加里市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工作,透露的消息是:“我这个部门,现在不知道未来的城市规划怎么做。不仅如此,眼前的城市现状怎么规划,我们也不知道了!”

  类似的例子在加拿大还有。近年加国人口老化,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人力资源出现缺口,急需补充。三年前,我所在的城市,宣布建一座师范学院,一座医学院,补充医生和教师的缺口。我见过多次新闻报道,见过多次校舍效果图。市场也有了反应,房价上升已经考虑这一因素。但是,三年过去了,这两所学院的楼房,我还没有见到。看着不急不慌的加拿大人,我知道,如果告诉他们,若在中国这两所学院的首批毕业生已经站在工作岗位上,他们是理解不了的。

  这些说的是日常工作,救灾呢?在加国几年,我还真没看过大规模救灾的场面,只是天天看着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首尾相接而来灯光闪烁而去——这里的紧急电话911一打,三伙人同时到场。

  听说过一个实例。一位中国移民,医生出身,遇到了车祸。同车受伤两人,那位外伤目不忍睹,这位同胞外表无伤,但他判断,自己内出血了。急救人员到场,根据伤势判断,这个重的,送到最近的抢救条件好的大医院,那个外表无伤的送到远的小医院,这样医疗资源才能“合理分配”。同胞告诉急救人员,他的情况远比外伤者危险,嗯,NO,我们要按标准程序操作。结果可想而知,气得朋友们几年过去到今天还在骂:这要不出国,在中国,死不了!

  另一个实例,2005年,一位美国十九岁女孩子在加拿大读大学,急性脑膜炎,送到医院,护士来一查,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。加拿大医疗资源紧张,除了要死的人,排急诊都得八个小时左右。你这生命体征正常,排着吧。挺好个花季少女,死急诊室了。孩子父母来打官司,医院满嘴是理:根据医疗相关的条例和法律,我们是按标准程序操作。

  加拿大是一个像传统欧洲国家的二流发达国度,那种下了班天大事也不管,一年休假几十上百天原风平浪静的国度。是不是世界一哥美国要好得多?

  美国南部,加勒比海岸,有个路易斯安那州,出产石油,水稻产量全国第一。不知为什么,据说这州美国第三穷,一天到晚救济。救济到什么程度?州政府明文规定,体重超过180磅,每月可以领取500美元,要是超过220磅,一月700。外国学生,外国公民,该州一律救济。外国学生可以从政府那里租住正正经经的两居室公寓,每月租金才50元。当然了,前题上被救济对像没有工作没有收入。

  2005年8月29日,“卡特里娜”飓风登陆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,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。

  飓风过后,美国各大电视新闻画面上,成群结队的黑人请求救援人员给予他们食品和饮用水。成群的灾民停留在体育场等暂避处,得不到救济。上万名灾民在新奥尔良超级穹顶体育场里滞留了五天五夜,馆内污秽不堪、充满恶臭、闷热难捱。“里面的臭味能熏你一跟斗,”老护士洛兰·班克斯皱着眉头说。“这些人就在地板上大便”,她比了比膝盖,“足堆起这么高”。

  新奥尔良市会议中心收留了上万灾民。8月31日后,里面就频频响起枪声,当局出动数十名警察前往维持秩序,反被骚乱民众驱赶出来。一名加拿大男性对美联社记者说:“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从这里出去。骚乱、枪声太可怕了。”一名警察署长说:“会议中心内暴行、强奸猖狂,进去避难的旅游者成了暴徒的美味。”

  8月31日晚,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市长雷·纳金晚命令1500名警察从救灾工作中撤回帮助处理愈演愈烈的抢劫行为。纳金说,抢劫已经发展到人口密集区,这种行为应当立即得到制止。事实上,新奥尔良市陷入无政府状态,抢劫、强奸、袭警等暴力事件层出不穷。

  美军终于出动——但他们不是救灾,是持枪警戒,背后支持他们的是装甲战车。州长凯瑟琳·布兰科 9月 1说,目前全州至多有 30万居民仍困在灾区,仅新奥尔良就需要部署至少 4万名军人维持。大约数千人遇难。300名来自阿肯色州的国民警卫队员 9月 2日率先驰援。他们受命可以在必要情况下开枪击毙猖狂抢劫、强奸的“恶棍”。

  新奥尔良的事情灾后并没有完。多名警察和消防人员,在9月4日后自杀,因为“灾难突如其来,大家不知所措,身心受到重创。”没出这个月,丽塔飓风又来。全美国这回知道怎么对付风灾了,跑!好在车多,一家一两台车,开着就上路。风灾没有再发生,高速公路,堵了一百多公里。

  看着网上的图片,广州火车站,六十万人。呵呵,如果这六十万人的滞留发生在新奥尔良,美国大约得立即从伊拉克撤军了。(驻加拿大记者:李牧)

三个细节鉴别女人的“质地”

2008-01-09 23:21:00
  

(来源网络)

我不喜欢会变脸的女人,如同我不喜欢撒谎的男人。这种做人的质地上的瑕疵令我无法容忍。人是有质地的.可甄别的.与世间的万物一样.但有几个细节却隐藏在几乎不被人注意的外表下面,你可以通过这样的细节看出一个女人的品质和品行,操守和德行。 

事件一: 
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.她家雇佣了一个保姆,有些年迈了,行动不很便利. 
我坐在客厅里喝茶,她笑意盈盈忙前忙后,端庄秀美的身影穿梭厨房与客厅间.这是我第一次到她家里做客,也是我第一次脱离了社交场合地见她。她陪我聊天时,不停地指挥那个老保姆干这干那,老保姆亦忙前忙后,一脸谄媚和惶恐。临别时,战事却突然爆发,我见到了另外一种场面和另外一种刺耳的声音,只见我的朋友端坐在餐台前正凛声斥责那个老保姆。只因为她的玻璃餐台的台面上被水果弄湿,老保姆没有按她说的用牙膏去擦洗。 
我终于见到了她的另一种表情,那表情好陌生好可怕。她正眼都不瞧一下那保姆,只把目光平视,看都不看面前怯懦着的那个大气都不敢出的人。她一字一顿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:还要我再告诉你吗?桌子没擦干净,再用牙膏擦三遍!擦到能照出你的影子为止! 
老保姆战战兢兢从卫生间拿出一筒牙膏,却不小心刮倒了水盆,于是,水漫地面,老保姆脚下一滑,扑通摔倒.半天没爬起来。 
而她,却连眼皮都没动一下。一转脸,立即堆满了笑意对我。 
我的心一瞬间却,冷到极致–天那,她竟会变脸! 
我再也没见过她,也没再接过她打来的电话.我的内心里,已经不拿她当做朋友了。也许到现在她都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间地疏远了她。我无意鄙薄别人的人格和处事方式,但我知道人性的低下和高贵在这样的细节上是能看得出来的。我不喜欢会变脸的女人,如同我不喜欢撒谎的男人。这种做人的质地上的瑕疵令我无法容忍。 
事件二: 
同样的一件事.也可以看出一个女人的质地。 
那天路过国贸,是重庆路上最繁华的路段.一个乞丐跪地乞讨。是个老人,没有下肢,一寸寸地爬行。路人皆侧目,无表情。逢乞必施的我顺手掏出一块钱,扔给了那乞丐,动作娴熟。没走几步,见对面也走来一个女人.女人衣衫华贵,妆容精致。她从国贸刚买完东西出来,手里大包小包。走到乞丐面前时,她停下了脚步,想掏钱,却腾不出手来。乞丐善解人意地趴在地上摆了摆手,示意女人离开。女人却突然蹲下了身体,我以为她是想近距离地训斥乞丐几句,却见她用腾不开的手和眼神示意乞丐自己动手去掏她的腰包! 
乞丐的手,脏到不能再脏,黑得像刚捡完煤渣。可那个女人就那样蹲在乞丐的面前,任由那脏手去掏她贴身的腰包!乞丐掏了,是一张10元的钞票。脸上露出狡猾的笑。女人站起身,急匆匆地离去。引路人一顿窃笑。 
我怔住了!彼时,我扔钱的动作使我显得很高贵,但眼前的场景,却令我惊讶。 
不是施舍得钱多钱少的问题,是我看见了我灵魂深处的某种傲慢,某种偏见,某种如乞丐般的卑微。我以为我这弧度优美的一扔,是我的施舍,是我的恩赐,是我强势对弱势的怜悯。而事实上,我的浅薄和狭隘是多么地不堪一击! 
女人那一蹲,蹲出了她的高贵。这样的女人,可爱之外,还有可敬。 
事件三: 
同样的,仍有一件事令我不能释怀。 
我家小保姆因嫁人离开我家后,我每周找小时工来打扫房间。市面上的价格是每小时7元钱,但我都是给的10元,若是擦玻璃或者干些重活,我就会给的更多些。还经常把一些穿过的过时的衣服鞋子帽子围巾送给她们。打成一个大包,也不细看,直接送人。为了不伤害别人的尊严和面子,每次送的时候我都小心翼翼,生怕人家误会。 
一次,大雪天,我的房门被敲开,门开处,是我用的小时工站在门外。她的脸被风吹的通红,整个人被冻得瑟瑟发抖。手里却递给我几张零碎的钞票。原来她在回家后发现了我旧衣服里的一些零钱,怕误解骑车走了三个小时,连忙把钱送了回来。我拉她进屋想让她暖暖身子,她却不肯,还说你点点吧,别差了数额。天,我点什么呀?我根本就早已经不记得了那点碎钱。说完她转身就走,她还要再顶风冒雪走三个小时的回程。 
其实她是可以借下次来我家时还我这钱的,但她怕误解。她急于过来只是为了证明自己。很少的一点钱,却让我看到了她做人的质地。 
所谓细节便是,你对达官显贵和保姆乞丐持一样的心,呈一样的笑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你拥有一颗悲悯的情怀于万事万物。你保持品行的高贵却又与高贵处平凡得一如脚下的泥土。 
写至此我想起奥斯卡尔·王尔德说起过,有许多品德美好的人,如渔民,牧羊人,农夫,做工的人,尽管他们对艺术一无所知,但他们,才是大地的精华。 
在我看来,树有树的尊严,人有人的品性,鱼有鱼的逻辑。世间万物自有其各自的行为规则和尺度。而人的质地,尤其是女人的质地,却并不在于是不是有外表张显出的所谓文化和所受过的教育。农民的复杂和知识分子的单纯,白领的狡猾和下岗女工的德行,都能从细节上甄别出某种做人的基本质地。细节,永远能折射出人性的闪光或晦暗。 
大地的精华们,真的能让我们这些经常自以为是的孤独傲慢的所谓文化女人,低下头去。